我院举行2013-2014学年度第一次琢玉研究生学术沙龙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研究生的学术水平,2013年10月26日14:30——18:30,我院在二楼会议室举办了2013-2014学年度第一次琢玉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主题为读书报告。我院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以及历史教育等方向四十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本次活动由李峰副院长主持,李长印、王守谦、马小能等导师莅临沙龙进行指导。
在本次活动中,共有18名研究生围绕《国史大纲》、《转折年代》、《戊戌变法史事考》、《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大历史》、《秦汉史》、《天朝的崩溃》、《目录学发微》、《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考古学是什么》等学术名著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同时就与会同学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予以解答。而与会的各位导师则对每一位同学的报告进行现场点评,对同学们之间的论争予以肯定并加以指导,并评出了本次活动表现优秀的五位同学:即王雪娇、路丹、张亚楠、吴寒、郭晓雪。
最后李长印老师、王守谦老师先后发言,对同学们的优异表现予以肯定,并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予以具体指导。李峰副院长在对本次活动予以高度赞扬的同时,对十一月份的学习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安排。
本次活动报告生动、论争热烈、点评精彩,达到了激荡学术思想,分享学识的预期目标。 (黄秋啸)
我院举行2013-2014学年度第二次琢玉研究生学术沙龙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2013年12月01日08:00——12:00,我院在学院二楼会议室举办了2013-2014学年度第二次琢玉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主题为学术论文报告。我院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以及历史教育等方向三十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本次活动由李峰副院长主持,蔡蕾、张文瀚、马小能等硕士生导师莅临沙龙进行指导。
本次活动中,各方向共有14名研究生进行了论文报告,而与会的各位导师则对每一位同学的报告进行现场点评和“找茬”,同时对于同学们如何写好论文在对每个同学论文的评议中加以指导,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考古学方向:饶胜、叶申、张馨元、薛松等同学做了论文报告,题名分别为《传统纹饰之汉代云纹的浅析》、《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试论考古学理论的重要性》、《青铜器纹饰的特点——以莲鹤方壶为例》等。张文瀚老师对这四位同学的报告予以重点点评。针对饶胜的报告,张老师肯定了其对云纹的整体把握,但同时也指出论文的主题够不突出,应多从具体内容上去把握。针对叶申的报告。张老师指出论文题材缺乏创新,内容缺乏条理。针对张馨元报告,张老师希望其在论文中挖掘具体理论来证明重要性,最好能再通过其它书籍来佐证。针对薛松的报告,张老师建议他应将论文的范围缩小,另外还需要有更多的背景知识积累。
世界史方向:刘彦辉、李伟、刘锐等同学做了论文报告,题名分别为《浅析布什时期美国东南亚战略》、《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浅析近代英国教会的功能》等。蔡蕾老师对这三位同学的报告进行重点点评。针对刘彥辉的报告,蔡老师认为整体框架较清晰,但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明确。针对李伟的报告,蔡老师认为李伟该论文虽然详细整理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外交过程,但缺乏论述,建议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详细论述。针对刘锐的报告,蔡老师认为其应该在大量外文资料的基础上更加深入进行写作。
中国史方面:王雪娇、夏强、刘喜涛、白中阳等同学进行了论文报告,题名分别为《试论<史记>与<汉书>中韩信传记之异同》、《浅析宋代社会转型与士人关系》、《宋代私家藏书的特点探究》、《论民国时期的邮差》等,针对王雪娇的报告,张文瀚老师充分肯定了论文的选题,做到了“以小见大”;李峰老师则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内容只局限于两篇传记,而应该扩大到全书,并还与其他书目中的记载做比较。针对夏强的报告,李峰老师强调其应更加注重对于唐宋转型对于士人的影响,以期更加符合题目。针对刘喜涛的报告,李峰老师认为该文立意很好,望其缩小题目以便更好的效果,另外还需多读同类著作;针对白中阳同学的报告,马小能指出论文比较完整,但是需要有创新点。
历史教育方面:王琳、胡俊飞、刘畅等同学进行了论文报告,题名分别为《简析穿越剧对历史教学的影响》、《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中学历史教学对我国的影响(1949-1953)》、《约翰生亨利<历史教学法>对于中国历史教学的影响》等。针对王琳的的报告,李峰老师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论文内容要具体深入,不能泛泛而谈;二是要根据具体事例对其做深入的讨论分析。马小能老师则则认为论文应更注重学术性,而不是文学性的文采。针对胡俊飞的报告,马小能老师认为胡俊飞同学虽然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联教育对于中国的影响,但在写作内容应再细化,例如从制度方面去考量;蔡蕾老师则另外补充了当时国际背景为冷战下的两级格局和中国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针对刘畅的报告,马小能老师认为应该从当时社会背景等大方面进行论述其影响;蔡蕾老师则希望刘畅同学能学习其他同类文章的经验。
读书报告会上老师们的点评时妙语不断,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同学们在学术范围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能不时对于自己在沙龙中产生的的疑惑请教老师。老师们还评出了本次活动表现优秀的四位同学:即胡俊飞、王雪娇、白中阳、夏强。本次琢玉研究生学术沙龙成功举行达到了激荡学术思想,培养同学们论文写作能力的预期目标。(夏强)
我院举行2013-2014学年度第三次琢玉研究生学术沙龙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2013年12月01日14:30——18:30,我院在学院二楼会议室举办了2013-2014学年度第三次琢玉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主题为学术论文报告。我院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以及历史教育等方向三十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历史教育及中国史方向共15研究生进行了论文报告,王盛恩、李长印、王守谦等硕士生导师莅临沙龙进行指导。本次活动由李峰副院长主持。
历史教育方向王雪、程瑾、薛可心、薛文彬、陈婷婷、王盼、韩齐、郭晓雪、王洪亮等九位同学做了论文报告,题名分别为《从历史看管理》、《关于建设有效的中学历史课堂的几点思考》、《〈历史教学法〉对民国时期本土历史教学法构建的影响》、《浅析乡村教师乡土角色重建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中教科书插图的应用》、《设置道德两难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癸卯学制的历史教育研究》、《历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浅谈高中理科班的历史教学》等。中国史方向孙晗、袁慧、王冰冰、李佳骏、胡春艳、周舟等六位同学做了论文报告,题名分别为《东晋政治对江南士族文化的影响》、《清末河南农桑教育兴起的原因》、《论清末官运局》、《袁世凯与清末军事改革》、《简述明末欧洲传教士东来的历史作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等。
现场导师在认真听取学生论文汇报后,针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作出了点评,并给予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历史教育方向研究生的报告,导师充分肯定其结合本专业的实践性和自身体悟进行学术研究的做法,希望其结合政治背景,多涉猎书籍文献,结合不同专业特点辅以实例,使论文更加充实有力。针对中国史方向研究生,导师们向大家进一步阐明了论文的写作程序,强调了论文题目深加工的重要、措辞的精简和参考文献格式的准确与规范的重要性,并就不同问题推荐了不同书目,提醒学生“只有学会微观才能更好地宏观”,做论文应“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进而把思维拓展开”。此外,在场的各位老师还就学术论文方法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指导,反复强调学术研究过程中应保持与导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做导师的得力助手。与此同时,老师们之间对点评中产生的不同想法进行了交流,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师者的风采和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最后,王盛恩老师进行了总结,他将学术研究做了形象的比喻,认为学术研究如同挖井,一定要挖得深,才会获得甘甜的泉水。同时强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除了要与导师及时沟通交流、征求导师意见外,一定要注意学术规范,并时刻保持创新意识。
几位导师还评出了本次活动表现优秀的五位同学:即王冰冰、程瑾、韩齐、郭晓雪、王洪亮。
此次论文报告会的开展,老师们通过言传身教,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到了学术研究,尤其历史学科领域,应该具备的开阔思维、视野以及严谨、认真的精神。有利于同学们在今后的论文写作和学习中及时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学术研究的水准。(胡俊飞)
琢玉学术沙龙举行教育硕士师生交流座谈会
为有效促进2012级教育硕士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的提高,2013年6月6日上午九时于我院二楼会议室举行琢玉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由主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李峰副院长主持,负责教育硕士教学工作的牛琳老师和李长印老师莅临指导,2012级六位教育硕士和两位农村教育硕士参加此次座谈会。本次座谈会师生共同就教学实践和学术科研做了深入交流,各位老师为大家指明了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本次12级教育硕士师生经验交流会上,有着多次指导校级、省级及国家级教学技能大赛经验的牛琳老师首先为各位教育硕士介绍了即将进行的校内实习相关事宜,为大家布置了校内实习期间说课与讲课的任务,并为大家下一阶段联系实习单位、进行校外实习提了具体有益的建议。牛琳老师之后,在学术科研上颇有建树又热心教育硕士科研指导的李长印老师提出:作为一名教育硕士,不仅要有高水平的教学技能,更要有高于本科师范生的科研优势,培养自己成为教研型人才。随后,李长印老师又督促大家抓紧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多思考、多动笔,努力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两位老师的精彩发言之后,各位教育硕士分别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老师们作了深入交流。最后,李峰副院长做总结发言。
此次教育硕士师生经验交流会意义重大,为结束理论学习阶段即将进入校内实习阶段的各位教育硕士指明了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成为两年制教育硕士从理论学习走向教学实践的转折点。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令大家打开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12级教育硕士顺利进行下阶段教学实践和科研做了充分准备。(杨云鹤)